本報綜合報道 由於存在「七年之癢」的說法,所以七年往往被人們看作是婚姻中一道難以逾越的坎。然而,根據最新的研究,其實,現代夫妻容易出現問題的臨界點不是第七年,而是第五年。 科學家發現,夫妻雙方在結婚第四個年頭就開始彼此厭煩,而在第5個結婚紀念日到來前,離婚的風險達到最高峰。 美國、俄羅斯和北歐的研究者在對夫妻關係進行研究後發現,男女婚後的「蜜月期」只持續不到5年,大多數夫妻的離婚期發生在結婚5~10年。如果夫妻雙方一同跨過這個危險的臨界點,那麼他們很有可能相伴到老。 研究者發現,隨著人們變得越來越富有,而夫妻共同財產累積越來越多,分割財產等離婚的代價成為將一對夫妻捆綁在一起的有力因素。 為什麼在婚姻的5年~10年出現容易導致離婚的裂縫呢?德國馬克斯·普朗克研究院的研究者埃娃·傑西里昂涅娜說:「其中一個解釋是,在婚後的10年間,夫妻雙方都會經歷人生的重大轉折,擁有許多具有挑戰性的經歷,比如,完成學業,建立事業,生兒育女等。」 夫妻雙方需要不停地進行磨合以適應新的變化,一旦磨合出現問題,婚姻的問題就接踵而至。「而在之後的歲月裡,夫妻雙方已經摸索出一套解決問題的方案。」傑西里昂涅娜在一份有關婚姻狀況研究的報告中指出。 這份報告同時顯示,那些很早就結婚,以及那些生活在城市的夫婦更容易離婚,較晚結婚可以增加婚姻的穩定性。 相關鏈接 「七年之癢」典故由來 「七年之癢」是一個婚姻現象。男女雙方經過戀愛而結婚,婚姻進入第七個年頭時,隨著夫妻雙方的熟悉,浪漫隨著生活的壓力而蕩然無存,婚姻進入第一個危險期。 七年之癢這個詞是個舶來詞。有說法稱,傳說古代羅馬人認為人的健康狀況每七年要變化一次,婚姻在七年時也會出現危機,這就是「七年之癢」的由來。 不過,七年之癢成為婚姻坎的代名詞並得到廣泛應用,是在好萊塢明星瑪麗蓮·夢露1955年出演電影《七年之癢》(The Seven Year Itch)後。這部影片講述的故事是一個結婚7年的男子在妻子去鄉間度假後,被剛搬來的一個風騷的女房客撩撥得心猿意馬,整日對其想入非非,但最後還是幡然省悟,懸崖勒馬,回到妻子身邊。《七年之癢》指男女婚姻到了第七年,易產生求新求變的慾望而造成裂變。從此,「七年之癢」成了婚姻中一道必須慎重逾越的關口。 如今,「七年之癢」還被應用於工作等其他領域。
- May 14 Fri 2010 15:58
最新科學研究:現代婚姻五年就開始「癢」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